客服热线:15659465595

谭小芳分析“善谋者”的企业经营战略

2014-09-18 18:28:46浏览:0 评论:0 来源:功课网   
核心摘要:谭小芳分析“善谋者”的企业经营战略
企业总部是企业的最高首脑机关,是企业的“大本营”,是企业的“桥头堡”,是决战于市场的前沿指挥部,是满盘棋的“天元点”。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行情随时变化,机会稍纵即失,做为企业的中枢神经,总部的应变能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企业成败的关键。  近年来国内许多成熟企业在制订发展战略的时候,认真把握宏观背景,在实际操作层面上,都强烈意识到总部的功能以及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对企业的运营和进一步发展,有着关乎生死的影响力,因此都自觉地对总部及其所属具有总部功能的部门,进行慎重的功能定位和地域布局,以对企业运营流程中的各主要环节,以及区领市场布局,实行有效的战略和战术上的“程控”。  全球跨国公司的总部战略,对我们的意识和观念具有启发作用,而“联想”、“海尔”等将总部功能幅射到海外,春兰、乐凯、长虹、江中制药、中建总公司、新大洲等,把总部或是经营总部、科研开发总部迁到上海;正泰集团、陕鼓集团、建龙钢铁、特变电工、新兴铸管、长城汽车等签约入驻北京总部基地,这些国内大型企业的总部迁移战略,对其行业及其相关区域,均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企业总部迁移战略,引发出“总部经济”现象,“中国总部经济第一实践区”——北京总部基地,在短短的两三年内,迅速吸引了超过200家企业入驻,这一中国经济转型期的新变化,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强烈关注,政府部门与学术界也迅速作出反应。  在“200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高层论坛”上,谭小芳老师认为,国内大型企业近年来出现了总部迁移的浪潮,纷纷向北京、天津、广州、上海等沿海大城市和东部地区中心城市迁,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要做好总部的战略规划,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确定总部与价值网络模块之间的网控模式。许多专家认为,在总部迁移战略成为趋势的前提下,从企业自身来说,围绕总部所在地,应制定新的“战略地图”;而迁移所带来的人才流动、属地纳税等问题,也是企业、政府及社会将面临的新课题。  目前,我国大型企业已不再是单纯的生产产品,而是要成为价值链的整合者,企业总部正在发挥着战略决策中心、投资中心、投融资中心、自主经营中心、科技开发中心、财务中心、目标管理中心的职能。这种功能和职能的明确和强化,以及总部战略在实施过程中,企业的具体策略和一些新的特征,可以从北京总部基地得以窥见一斑。  新疆特变电工,是中国变压器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第一批入驻北京总部基地知名实力型企业。近两年来,公司借助北京的信息、科技、政策、人才等各种“总部资源”和有利条件,以全新形象拓展国际市场,承接国家重点示范工程;如不久前与国家电网公司签订的价值2亿元的特高压产品科研研制合同,不仅标志着特变电工已掌握了世界输变电产品最前沿的技术,其产品研制能力已引领了全球输变电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标志着特变电工在输变电产品自主创新领域的重大突破。  位于“中华医圣”张仲景故里的河南宛西制药有限公司,是中国中医药百强企业之一,去年底正式入驻北京总部基地。对于公司的这一战略变化,董事长孙耀志解释说,只有传播中国文化,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医走向世界。北京是首都,是文化之都,为此,在未来5年内,该公司将充分利用北京的“人才、信息、传媒”等“总部资源”,以弘扬中医文化为己任,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加快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步伐,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将公司打造成国内一流的中医药产、研、销、贸一体化大型企业集团。在总部基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据介绍,目前北京总部基地的入驻企业结构,以科技型企业为主,涉及8大行业的近40个领域,包括航天、铁路、电力、钢铁、医药、环保、通信、汽车等,其规模平均注册资金约9000万元,北京以外企业约占40%以上,有许多企业是国内甚至国际同行业的佼佼者,被称为是市场中的“隐形巨人”。  从现已签约入驻的200多家企业来看,入驻企业的动机,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企业的主要特点是,在战略上“顺势而为”。这些企业在国家经济进行战略转型的时候,主动调整战略,在恰当的时机选择了恰当的行动,以“中国诚通集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新兴铸管集团”、“陕鼓集团”、“中铁建工集团”、“大唐国际电力”、“株洲南车集团”、“中铁一局集团” 等为代表的数十家国资委下属企业、国家重点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总部基地在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特别是“独栋、独立产权、独立冠名”的总部楼,也是吸引这些企业入���Ź�����驻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类企业的主要特点是,大型成熟有实力的民营及股份制企业,在战略上“乘势而上”。这类企业以“正泰集团”、“七匹狼“、“建龙钢铁”、“长城汽车”、“旭阳焦化”等为代表。第三类企业的特点是快速成长型企业,在战略上“借势而动”,并开始深谋远虑,着眼未来。这类企业以“北京国电富通”、“广州海格集团”、“中电投远达”、“北京科林斯达能源”、“北京新融友联”等等为代表。  另外,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银行”3家中资银行、“中国铁通”、“歌华有线”、“深圳航空”等在内的各种相关配套的中介服务性企业,以及“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晋商商会”、“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等行业组织的进驻,使总部基地在各项建设配套设施完善的同时,商务活动的“软”环境也在逐步改善,从而使得“入驻总部基地,谋求无限发展”成为一种现实。  总部基地入驻企业,特别是一些行业领军企业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市场的神经,成为一种“总部战略风向标”。有专家认为,应当建立一个������“总部经济指数”,以此来随时观察市场或行业的走势和总体特征。  “总部经济”的价值核心,一是企业总部及具有总部功能的企业职能部门流动迁移,由此产生的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变化;二是企业总部以“总部资源”为向心力,逐渐向总部基地聚集,形成“高端势能”。这些企业总部,在“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驱动下,从内生性的商业文化和外在的市场本能,首先从局部合作,逐渐走向多维联合,这正是总部基地的魅力所在。  不久前,北京总部基地的两家入驻企业——建龙钢铁与“陕鼓集团”,签订了重要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还包括另外两家总部基地外企业)。在此之前,另一家重要的入驻企业“中国铁通”,也在不断与入驻企业之间,进行各种常规和个性化业务合作。  这些选择入驻总部基地的企业,由于在经营理念和商业价值观的相似和相通,很容易在各方面达成共识,因此,许多重大的业务沟通与交流,正在这些“邻居”之间,悄然进行。这种活动,被前来参观的国际专业人士,称作是“总部市场”。  做为这一“总部市场”的创造者,总部基地从一开始就提出“总部基地搞经济”,“500栋总部楼只是它的外表”,清楚地描绘出未来“总部共同体”的蓝图与设想,并一直在有条不紊地推动着这种目标的实现。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总部基地深刻地意识到,企业聚集之后,面对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从外观上看是“站”在了一起,而要促使他们真正的“走”到一起,“坐��ѵ�γ�”在一起,最终并肩而行,这就首先必须要有某种文化力量的积极策动。  由总部基地主办的“总裁沙龙”,每月一期,邀请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就当前企业特别是企业管理者关心的热点话题,与入驻企业的管理者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借助这种形式,使入驻企业之间也有一个交流平台,从而达到“从相遇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的目的。  与此同时,总部基地还从职能构成上进行划分,促进入驻企业之间不断沟通与交流,经常开展“入驻企业宣传人员恳谈会”、“行政管理人员座谈会”、“总部基地摄影沙龙”等类似的多种活动。另外,通过《总部基地快报》、《总部经济》杂志、《总部基地网站》自办媒体,宣传总部基地和入驻企业,以和风细雨的形式,相通了解,共享“总部经济”成果。  总部基地在建立“总部文化”方面的探索与努力,其本身也是在“谋势”。在国家提倡建立“和谐社会”以及中国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大背景下,商业文化需要不断进步,营造和谐氛围,这对于一个经济区或者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关乎未来前景的发展大势。
(责任编辑:谭小芳)
下一篇:

如何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古诗

上一篇:

王吉鹏谈谈谁知道压力锅文化与口香糖文化?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