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5659465595

孟祥慧:三鹿集团改头换面 七家子公司更名复产

2014-09-18 18:45:49浏览:0 评论:0 来源:功课网   
核心摘要:孟祥慧:三鹿集团改头换面 七家子公司更名复产
编者按:三鹿集团董事长被刑拘有罪无罪尚无定数,受害家长们面对婴儿还愁眉未展,受“毒奶粉”影响的消费者还惊魂未定。三鹿集团的并购重组却已进行的如火如荼。短短1月有余,三鹿集团就已经改头换面,下属7家公司更名复产! 据媒体报道,石家庄市常务副市长栗进路在10月28日召开的人大常委会会议上称,目前,三鹿核心企业开工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非核心企业除一家不用更名外,其余7家已全部更名,并已陆续开工生产。 据知情人士透露,现在恢复生产的多是上世纪90年代初和其他奶企合资经营的一些企业,现在脱离三鹿后,就恢复原来的品牌,如君乐宝等;也有采取加工的方式,生产半成品供应给中小企业。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前,生产三鹿红枣酸奶的公司名为“石家庄三鹿��ѵ��ʦ乳品有限公司”,现在已更名为“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据悉,该市整顿三鹿集团的方案已报经国家工业和信息产业部研究协调,现正积极与完达山、三元等企业进行洽谈沟通,并与娃哈哈、飞鹤等企业签署产品购销、委托加工合同。 端坐国产奶粉头把交椅的三鹿集团轰然倒地,但身后的喧嚣至今余波未平。这是一副命运相连的多米诺骨牌。三鹿带给中国乳业的伤痛,不仅是数以十亿计市场份额的瞬间蒸发,还有数以百亿计品牌资产的灰飞烟灭。更严重的是,它动摇了中国乳业的诚信根基,几乎整个行业都遭到公众的质疑和排斥!即便是伊利、蒙牛等国内一线乳业品牌也元气大伤。据估计,这两家企业未来数月的损失将高达百亿元。有研究机构甚至认为,它们在未来数年内都难以冲出亏损的阴影。在一线品牌全面沦陷的情况下,谁将扛起国产乳业的大旗?谁来重塑中国乳业的文化价值体系?谁能树立新的标杆,进而推动中国乳业乃至整个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三鹿等品牌损失惨重 倒下的三鹿正等待他人扶起自己,但它本来可以用来回报他人的上百亿元无形资产已化为乌有。 “这一单,我们接不了!”当问及三鹿“毒奶粉”事件的危机公关时,北京关键点传播集团董事长游昌乔敲着桌子说。 9月初“出事”时,三鹿方面曾四处进行危机公关,并很快在北京找到了关键点。游昌乔亲自带队,连夜驱车前往石家庄考察,但是,他很快得出结论:“人命关天,没人能救得了,三鹿这回不死也要重伤!” 在业内素以“危机公关”著称的他,也只能眼看着这样一笔“大业务”从指尖溜走。 “谁是那只推倒三鹿的手呢?不是那批有质量问题的奶粉,而是三鹿的管理部门和公关部门!”游昌乔说。 几乎就在一夜之间,三鹿潜心培育了几十年的品牌资产付诸东流。而且,即便在若干年后,当人们提起“三鹿”时,脑海里冒出的头一个关联词可能还会是“毒奶粉”。 而在2006年底,根据“中国品牌500强”组委会的评定,三鹿品牌价值高达149.07亿元。 实际上,在“三聚氰胺”事件中深受重创的不仅仅是三鹿,只要是与三聚氰胺沾边的乳企,包括伊利、蒙牛和光明这样的领军品牌,全部深陷其中。同样在上述评定中,这几家处于行业第一阵营的企业品牌价值更是超过三鹿。 在旗下部分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检测出三聚氰胺后,这些企业的产品纷纷从商场下架,一场前所未有的消费者信任危机铺天盖地而来。 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预计,至9月19日,在全国26个省市中,伊利、蒙牛两大乳品企业下架产品价值高达64亿元人民币,预计事件影响还会持续4至5个月,这两大乳品企业还将损失36亿元人民币。 为了早日走出“三聚氰胺”事件的阴影,各大乳业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奋力自证清白。 9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表示,在对自9月14日以后生产的液态奶抽样进行检测时,蒙牛等市场领先品牌样品均未检出三聚氰胺。伊利、蒙牛立即在电视、网络、广告牌等媒体上打出新的广告,声称能确保自己的产品经过“严格检测”。10月中旬,伊利还曾邀请媒体集体参观其奶源基地。 对于目前的乳业市场,游昌乔从品牌价值的角度解读为:“此消彼长,这时谁没出事,谁的无形资产就在增值,继而带来销售的猛增。” 群雄“逐鹿”迷局 三鹿品牌价值归零,使得国内最大的奶粉企业收购案成为可能。 但“逐鹿”序幕的拉开,却始于地方政府的焦虑。三鹿全面停产后,由于收奶工作停顿,河北出现了大规模的奶农倒奶事件。三鹿近万名职工和6万多户奶农的利益保障问题,成了河北省政府的心头大患。 在此情况下,由河北省政府方面主导,有关方面向国务院递交报告,希望能借外部力量解救三鹿。 300多公里之外,北京三元集团很快获得了北京市政府的授意,最先成为接盘三鹿的热门候选人,但舆论对这种“蛇吞象”式的计划一直存有质疑。��ѵ 早在10月初,三元方面就为收购三鹿设计了一个初步方案。根据这个方案,三元给出的收购价格为7亿元左右,而这部分资金准备以贷款方式解决。 三元的出价与三鹿的心理价位大致吻合。据集团内部估计,三鹿此次召回奶粉的总量可能超过10000吨,涉及退赔金额达7亿元以上。 然而,三元接收三鹿最大的难题就在于资金实力。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底,三鹿总资产16.19亿元,总负债3.95亿元,净资产12.24亿元。而三元今年的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三元手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为9247万元。 随着资产评估工作的深入,三元对三鹿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三元收购三鹿谈判的最大分歧在于收购方式,即三元将对三鹿采取“全盘接收”的股份收购,还是有选择性的资产收购。 一旦选择股份收购,则接盘方在拿下三鹿后,将不仅承担已全面停产的三鹿将对其员工和供奶奶农支付的费用,还要承担巨额赔偿费用,这是三元难以接受的条件。 “三元参与主要是政府推动,三元自己兴趣不大。”上述人士说。 其后,娃哈哈、伊利、完达山等企业先后加入“逐鹿”队伍,让三鹿的最终归属变得扑朔迷离。 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表示,因为其旗下很多产品的生产都需要奶粉,一旦收购三鹿,娃哈哈将获得原料基地,解决原料问题,娃哈哈看中的是三鹿手中的奶源、设备和熟练工人这三方面资产。 不过宗庆后表示,娃哈哈并不打算以“股权收购”的方式收购三鹿。“它现在无形资产不值钱,企业已经资不抵债了,我们希望三鹿能先进行破产清算,然后再收购其一部分资产。” 中国奶业协会顾问王怀宝分析说:“娃哈哈和伊利各有优劣。娃哈哈综合实力较强,但毕竟是行业外企业,从未涉足奶粉制造且刚刚开始着手奶源建设,所谓‘隔行如隔山’,娃哈哈能否盘活三鹿留下的优质资产?产品线能否实现互补?恐怕还存在不确定性。” 王怀宝认为,相比之下,奶粉是伊利的一大业务,这方面是伊利的优势,但伊利在一定程度卷入了问题奶粉事件,也给它带来损失和阴影,这是它的劣势。 “我觉得娃哈哈有自我炒作的嫌疑。”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没有奶粉生产和奶源建设的经验,哪有能力收拾这个大摊子!” 这位人士还表示,伊利在此次事件中已自顾不暇,被邀参与商讨������ѵ��收购三鹿事宜“纯属意外”,其相关负责人亦私下表示:“等三鹿把相关事情处理完了再找我们。” 至于已在美国上市的飞鹤,这位人士说,它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因为美国股市低迷疲软,而国内银行不会贷款,因此飞鹤在此次收购中难有作为。 三鹿收购迷局逐渐明朗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虽有伊利、三元、娃哈哈、飞鹤等多家企业明确表达了收购三鹿的意愿,但不排除其中有炒作的成分。 10月28日,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三元”)发布股票继续停牌公告,首次正式承认与三鹿商谈并购重组事宜。但分析人士仍然认为,黑龙江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完达山”)有望成为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三鹿”)最终的接盘者。 通过调查发现,完达山的实力不可小觑。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目前虽有伊利、三元、娃哈哈、飞鹤等多家企业表达了收购三鹿的意愿,但不排除其中有些炒作的成分。在股价屡创新低、奶业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可能不止一家企业涉嫌炒作。 资料显示,截至6月,三元手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为9247万元,欲收购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三鹿绝非易事。与三元类似,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飞鹤可能正受资金不足的困扰,在这次竞购活动中恐难有作为。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娃哈哈”)首先被指有炒作嫌疑。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明确表示,娃哈哈收购三鹿“只对优质资产感兴趣”,不涉及三鹿的巨额债务。分析人士指出,除了上述因素,加之缺乏奶粉制造和奶源建设经验,娃哈哈的优势并不明显。 伊利被邀参与商讨收购三鹿事宜则颇具“意外”色彩,因为它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形象大打折扣、市场大幅缩水。据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估计,损失可能已达四五十亿元,自顾不暇,本来就没有收购三鹿的打算。 相比较而言,完达山一直低调行事,不张扬,但其优势显而易见。完达山的产品结构与三鹿类似,都是以婴儿奶粉为主、液态奶为辅。二者企业文化都经过了四五十年的历史沉淀,比较容易融合。 更重要的是,完达山有自己独特的奶源管理经验,能保证奶源的质量和安全,而其他企业在短期内不可能复制,因为这不仅需要大量的金钱,更需要长久的时间,但三鹿的职工和奶农熬不住,河北省政府也等不及。 10月28日,石家庄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八次会议,石家庄市政府常委副市长栗进路在做关于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情况的报告时称,要“千方百计做好企业的重组新生工作”。
(责任编辑:孟祥慧)
下一篇:

如何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古诗

上一篇:

洪仕斌:“疯狂”的媒体与“沉默”的企业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