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5659465595

收入来源与差异化的理财心理

2014-09-23 16:21:29浏览:7 评论:0 来源:功课网   
核心摘要:部分绩优营销员或高级主管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或者说是现象:自己每月收入十分可观,到年底仔细盘点发现实际余额却了了无几。而过去在单位里上班,虽然每月的薪水很少,可到年底往往会攒下一笔不小的积蓄。其实,由职业者转变为自由职业者的笔者也有同感:钱到用时方显少,总是到急需用钱时,才后悔不该大手大脚,过后却依然我行我素。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这种现象是人们普遍的理财心理吗? 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从心理经济学角度分析,人们会根据钱的来源及花用的方式不同,为金钱赋予不同的价值,在心理划分出不同的帐目。人与其他动物一样,对自
部分绩优营销员或高级主管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或者说是现象:自己每月收入十分可观,到年底仔细盘点发现实际余额却了了无几。而过去在单位里上班,虽然每月的薪水很少,可到年底往往会攒下一笔不小的积蓄。其实,由职业者转变为自由职业者的笔者也有同感:钱到用时方显少,总是到急需用钱时,才后悔不该大手大脚,过后却依然我行我素。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这种现象是人们普遍的理财心理吗? 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从心理经济学角度分析,人们会根据钱的来源及花用的方式不同,为金钱赋予不同的价值,在心理划分出不同的帐目。人与其他动物一样,对自己付出巨大精力获得的财物会十分吝啬,会极尽全力的加以维护。精力的付出一是时间,二是体力,三是脑力。人们将自己的精力、情感及认知溶入获得财物的过程之中,使本来只是具有流通功能的货币被赋予特殊的价值。也就是说你付出的时间、体力、脑力越多,对得到的钱财就越会珍惜。对于职业者来说,需要付出一个月的精力,才可以赚取相应的薪水。需要付出一生的精力,才有可能满足自己最低层次的需求。技能偏低,资源贫乏,未来的不确定性使职业者会倍加珍惜金钱,不会大手大脚,会节制从俭的管理金钱。而自由职业者,也许一天时间就可以获得比较丰厚的报酬。尽管自由职业者在技能形成阶段要付出极大的精力,然而个体会把它看做是一项投资。就象你购买了一台赚钱的机器,只要它不坏掉,就可以正常运转,就可以继续赚钱。你似乎只会去享受收获,而忘记了种植时的投入,因为你的未来是可以确定的。自由职业者对金钱的概念会很模糊,花用起来大手大脚,他们过着一种随意不节制的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生活。所以钱的来源不同,使个体对金钱的认知也不相同。 心理经济学以花用率来量化个体对收入的消费支付,即你的消费支出与收入的百分比就是你单位时间内的花用率。你月收入是2000元,当月你消费了1000元,你的月花用率就是1000/2000×100%=50%;很明显,花用率越高,收入稳定性越差,保障需求就越大。职业者虽然收入偏低,其稳定性却很高。积少成多,日积月累,节制的控制花用率,使职业者往往可以储蓄资金,以防不测或应急之用。而自��ѵ由职业者或私营业者虽然单位时间内的收入很高,但稳定性极差,波动频率也很快,况且自由职业者随心所欲的消费方式;私营业者虽会有目的的消费,然而为了企业的发展,消除对占有大量金钱的心理压力会不断的投资,不断的面临风险。使这两种人会出现一个收入的断档期,即不定期出现一个金钱紧缺的时间段。如果在断档期内发生风险,个体就会蒙受巨大的损失,而且弥��ѵ����补的可能性极小。因为自由职业者的钱储蓄少,花用率高;私营业者投资大储蓄少,兑现能力差。断档期内的财务安全,就是他们对保障的一个需求点。 金钱的花用方式是影响花用率高低最重要的因素。你平均每月的消费支出是1000元,你把它放在家里,随用随取与你用信用卡消费,会有不同的结果。前者你可能还会有节余。因为随着你眼睁睁的看到1000元钱逐渐减少,你会越来越大的承受对失去金钱的心理压力。你知道如果你不节制,1000元钱的月消费支出可能还不够,还要去动用过去的存款。而过去的存款是为��ʦ……而准备的,它们已经被你赋予了特殊的价值。所以你就会克制自己的购买欲望,节制谨慎的消费,力争月底有节余,那样你就可以减轻心理压力。而后者你的花用率可能会高出100%。也就是说1000元钱的消费支出只是你在心中设定的数额,它的支出过程你并没有深切的去体会,更没有单独的列支。你只是觉得信用卡消费很方便,不受制约。1000元钱透支了不要紧,反正你还会随时往信用卡上存钱,反正你的卡上有很多的钱。你会有恃无恐,而且信用卡消费使你愉悦自信,有成就感,是身份的象征。同样的1000元钱,花用的方式不同,花用率的高低就会不同。用心观察对方对金钱的花用方式就可以大致分析其花用率的高低,推断出对方的保障需求。 收入的来源与花用的方式是关于个体最重要的理财信息,是以理服人的劝说基础。什么叫以理服人,就是以对方自己的事实来说服对方做出改变,而不是把你的事实或认知强加给对方。
(责任编辑:蒋胜辉)
下一篇:

如何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古诗

上一篇:

分析终端发展的三个阶段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